在“七一”建党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崇敬与期待之情 踏上前往桐城六尺巷、陈独秀和邓稼先纪念馆的旅程。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们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汲取力量,感悟责任与担当。
走进六尺巷,仿佛踏入了一段充满智慧与美德的历史画卷。这条 不长的巷道,承载着“张吴礼让”的千古佳话。漫步其间,聆听着先 辈们为了邻里和谐、相互礼让的故事,内心不禁为之一颤。“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这首“让墙诗”,穿越了百年时光,依然振聋发聩。它所传递出的“以和为贵,谦恭礼让”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屹立在岁月的长河中。在现代社会,邻里纠纷、人际矛盾时有发生,六尺巷的故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纠纷时,若能像先贤一样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计较,多一些退让,少一些争抢,那么许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六尺巷已不仅仅是一条物理意义的巷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是我们为人处世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的生动体现。
随后我们走进了陈独秀纪念馆,那段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陈独秀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卓越的思想引领,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以及生动影像展示,全文位地展现了陈独秀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为了创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巨大贡献。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里,陈独秀以笔为剑、以文为刃,向封建礼教、旧思想、旧文化发起猛烈的冲击,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他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历经磨难,却始终初心不改,坚定不移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站在陈列的文物和照片前,我仿佛能看到陈独秀先生那坚毅的眼神和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他为国家和民族命运而燃烧的激情。参观陈独秀纪念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和伟大意义,也让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正是他们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才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邓稼先的纪念馆前,我们又被一种伟大的精神所打动——那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两弹一星”的科学家精神。邓稼先这位“两弹元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家面临的严峻外部威胁,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投身于国防科技事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隐姓埋名,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经过无数日夜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立下不朽功勋。走进邓稼先故居,简陋的生活设施,堆满了书籍的书房以及他用过的办公用品,无不诉说着他朴实无华、一心为国的高尚品质。讲解员生动地讲述着邓稼先以身许国、鞠躬尽瘁、舍生忘死的感人故事,我们眼眶不禁湿润了。他为了国家的利益,远离家人默默奉献,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什么是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庆“七一”参观学习活动,让我收获颇丰。从六尺巷的传统美德到陈独秀纪念馆的革命精神再到邓稼先纪念馆的爱国情怀与科 学精神,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接受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秉持着谦逊、友善、爱国、奉献的品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论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
合肥市家政服务协会 ©版权所有